2016年6月7日星期二

赵威(考拉)的故事



作者:刘小怡

因为觉得十一岁的儿子性子太温和,做母亲的郑瑞霞给刚出生的女儿取名叫做赵威。这个带着某种期望的名字,也真的变成了赵威性格中的一部分。

有一次吃饭时,哥哥哼哼唧唧不肯吃饭,原因是妈妈将他喜欢的勺子给了两岁的赵威用。赵威并没有仗着自己年纪小哥哥很多而为难妈妈,她大大方方将勺子递给哥哥,化解了一场小小风波。一提起这件事,妈妈就夸奖赵威从小就明事理。

赵威有两个和她差不多大的堂兄弟,每到过年的时候,总要给长辈磕头拜年。她的两个堂兄弟总得爸爸妈妈撵着才肯去,去了之后也是羞羞答答不好意思。而两三岁的赵威则是去到就大大方方地给长辈磕头,行完礼嘴里还有一套吉祥话。因此,赵威自幼就聪明乖巧,特别讨长辈的喜欢。

爸爸妈妈上班很忙,上幼儿园时,赵威总是第一个到、最后一个被接走的小朋友。大概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小小的赵威就学会了独立安排自己的生活,放学后总是做完作业才出去玩。学业上的事情,从没有让父母操过心,成绩和哥哥一样总是名列前茅。赵威的文笔不错,上小学的时候就有作文上过报,家里至今还有个档案盒保留着她发表过的文章。初二时,她在日记本的扉页上写道:“敢想敢做,敢做敢当。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可见,当时十几岁的她已胸怀大志,豪气干云。

高考时,赵威考了550分,她选择了江西师范大学。但与母亲的期望不同,她没有打算做老师,而是选择了具有挑战性的新闻专业。大学时期的赵威很活跃,她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上街呼吁平等对待同性恋人士、向大众普及艾滋病常识、反对歧视艾滋病患者等。作为校报记者,她号召向一位身患重病的同学发起募捐,并作了连续的跟踪报道。也许是因为大二暑假在南昌报社的一次实习,她见识到了社会的不公:那天早上,她坐公交车经过江西省高等法院。在法院门口,有人拉横幅喊冤。当时手里拿着报社摄像机的赵威,记录下了这些内容。不过,她的行为也被高院门口的武警发现,武警开车开始追截公交车。在车里乘客的劝告下,赵威删除了拍摄的画面。武警上车检查了摄像机,又给予她警告。回到报社,她将事情报告给了主任。主任递给她一本小册子,那上面写满了课本上没有提到的规矩。也许从那时起,学新闻的赵威便意识到,这个社会有很多的不公平被人为地遮蔽了。而这些不公平,需要有人去改变——正如她自己对母亲所说的:”我们生来不是为了适应社会的,而是要改变社会。如果上一代人不去改变,我们这一代人则不得不去改变。“

大学的最后一年,赵威实习的报社在福州——这个因“福建三网民案”和“4·16街头运动”而名噪一时的城市。在那里,她认识了不少从事维权活动的朋友,也经常参加他们的“饭醉”活动。虽然因为参加庆祝”双十节“的活动而被派出所询问24小时,赵威并未因此恐惧,反而是听说此事后爱女心切的母亲千里迢迢跑到福州来陪伴(监督)她。在一次拍照声援浦志强律师的活动后,她又被带去询问。之后,她郑重地告诉母亲:如果今后我因言获罪,请一定请律师为我辩护。

一语成谶,在北京给李和平律师做助手的赵威受到波及,以涉嫌颠覆国家政权罪被逮捕关押。在被抓的前一个月,她正积极准备司法考试,试图以律师的身份改变她眼中种种不公平的社会现象。


(本文素材主要来自于于对赵威母亲的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