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17日星期二

每周维权评论:从李文亮的“网络国葬”到艾芬访谈后网络“最荒谬的一天”



特约评论员:江飞燕

310日,中国大陆最高领导人习近平突访新冠肺炎的疫源地和重灾区湖北武汉,为了他的此行一帆风顺,湖北方面可谓高度重视且精心准备,所到之处除了一丝不苟、不留死角地消毒之外,还安排了大批警察进行安保,以确保无人惊驾。就在同一天,一篇关于武汉医生艾芬的深度报道在发出过后,又被删除,其后又以各种方式复活。

发出这篇报道的官方媒体为《人物》杂志,该文刊发于其三月号。《人物》杂志系人民出版社旗下的刊物,该出版社系一个国家级的出版机构,主要出版哲学和社会科学类书籍,侧重于政治和意识形态,官方色彩异常浓厚。而《人物》杂志则以刊载名人传记和高端人物报道为主,被誉为“当代史记”。官媒刊载这篇文章有可能在传递重要信号,一种可能是暗示疫情滥觞期,官方不作为,对其处于放任状态;二种可能是通过还原事实真相固定证据,间接表达期待追究相关人员责任的意愿;三是折射出体制内不满的声音也很强大。

这篇题为《发哨子的人》的访谈对象艾芬系武汉市中心医院急诊科主任,与此前不幸去世的疫情“吹哨人”李文亮系同一医疗机构的医生。全文以对她的采访回顾了她从疫情之初到现在大约两个月时间的经历与感受,其中透露了很多鲜为人知的具体细节,对于外界复盘疫情初期的情况是不可多得的资料,也是未来可用于追究相关人员责任的重要依据。

然而,蹊跷的是,上述文章的网络版问世过后3个小时便不翼而飞。显然,这又是因为相关部门觉得碍眼,所以下令封杀。虽然原文有效链接停留的时间不长,但可想而知的是,被转发的次数和浏览量都非同小可,影响力也不可小觑。当然,促成它被删除的原因还包括其内容,以及与习近平到访武汉在时间上的巧遇。不过,其纸质版的虽然已经印刷出版,只是尚未向订户投递,相关杂志已经回收,预计将由另外的“无艾”版替代。

这篇长达8千余字的报道,一般人平时可能都没有耐心看下去。这次却让人感觉有洛阳纸贵之感,很多人都是分秒必争、马不停蹄地将其看完。看完后往往还忍不住将链接随手转发到自己的朋友圈或微信群,希望有更多的人前来分享。遗憾的是,初始链接最终因为原文被删除而成为无效链接,令很多人大失所望。

一般说来,官方背景强大的媒体,其抗压能力要较之一般媒体强很多。如果一篇报道迅速火遍全中国甚至海外,对于一个刊物而言,具有提升其影响力和促进其订阅量的明显作用。之所以《人物》在权力的铁拳下屈服,还是因为顶不住。显然,能够向其下达指令的人和机构级别都很高,中宣部或者中央网信办的嫌疑最大。

比较具有戏剧性的是,虽然该文的原链接内容被删除,可是,因为有心人已经提前将其复制,各种版本又开始通过各种平台复活,并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千万万,真是名副其实的百花齐放,有图片版的、竖排版的、夹杂表情版的、倒排版的,以及各种语言版的,反映了信息封锁下的网民智慧和韧劲。时评人廖忠信在311日撰文,将各种版本片段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当中晒出,并称310日这一天是“微信公众号诞生以来最荒谬的一天”。

这一场景似曾相识。就在李文亮医生病逝过后,从当天夜晚开始,相关悼念文章就爆发式涌现,几乎所有的悼念文章当中都不曾回避李文亮作为疫情“吹哨人”被武汉警方训诫的这段事实。不少文章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之上,有理有据有节地对李文亮的遭训诫一事进行了分析,并希望追究警方相关人员的责任,包括要求警方公开向李文亮亲属以及社会公众致歉。

李文亮病逝的时候,不少城市处于封城状态。公众当中,很多人原本希望亲自为其送别,可是,形格势禁,无法付诸现实,只得通过微信朋友圈、微博等平台,写下自己想说的话,附上蜡烛图案,以示哀悼。在哀悼者当中,除了公共知识分子、平民百姓之外,同样不乏在职官员等社会各界人士。在虚拟世界,祭奠李文亮的声音前所未有,因此被外界称之为“网络国葬”。

一些深度剖析李文亮事件的文章迅速走红,动辄浏览量达到十万加,开始时无一阵亡,其后在不到一天时间之内却基本上被删除。不过,一些精品文章在被删除过后,又重新在新的公众号平台上发出,或者通过图片、笔记的形式广为散发,令网管删不胜删。关于艾芬医生的那篇访谈在遭遇斩首之后,我们又目睹到了似曾相识的这一幕。

不少读者在看完《发哨子的人》这篇报道过后,内心多感交集。既有对艾芬医生的同情和怜悯,又有对相关领导和部门的无比愤怒。艾芬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多次对自己此前的表现表示后悔,不是后悔给部分人敲了警钟,而是后悔没有继续充当“吹哨人”,义无反顾地将真相大范围扩散,避免更多的人感染病毒甚至身亡。

李文亮医生是八位遭到警方训诫的“吹哨人”之一,训诫这八位的是武汉市公安局武昌分局中南路派出所。这样一个低级别的派出所,何以有执行训诫他们的底气?并且,事后央视新闻堂而皇之地在一段时间内滚动播放相关消息?显然,这并非武汉警方的自选动作,而是上方有令。到底是谁在向武昌警方传达指令?现在看来,至少是湖北省一级的领导,武汉警方一直不愿意道歉应该也跟这一因素有关。在李文亮之死引发众怒之际,中央派出调查组调查其死因和相关问题,至今没有下文,倘若结果公布,也未必能贴近事实并令公众信服。

艾芬医生没有被警方训诫,即便李文亮医生所传播的新冠肺炎患者诊断书出自她之手。不过,艾芬医生事后遭到武汉市中心医院党委书记蔡莉的怒斥:“你视武汉自军运会以来的城建结果于不顾,你是影响武汉安定团结的罪人,你是破坏武汉向前发展的元凶”。如此罔顾事实并上纲上线,艾芬的压力可想而知,在记者拍摄的她的照片当中,每一张的眼神都充满着忧郁。

对微信等自媒体的网络审查已进行多年。自今年31日开始,因为网信办的一部僭越人大立法权而制定的新规《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使得审查变得更为疯狂,稍有不慎就可能触碰雷区。该规定实施的第一天,就有网民反映她从小学到高中的同学群,她父母的退休同事群都在同一天被解散。一位上海网民称他的一个微信号被永封,另一个则被限制部分功能。

不过,从关于艾芬医生的报道被删除后又不断变相复活的情况看,一旦对抗网络审查的民众数量太大,相关部门便手忙脚乱,至少在点对点的环节他们无法控制。无需微信公众号等需要固定链接的平台,也可以做到想看尽看。不过,在传播方式上,视频或其它图像更能逃避审查,因为没有敏感词,当然,从技术上讲,要将完全一致的敏感视频或者图片屏蔽也是可以的,只是,这种情况非常罕见。

《发哨子的人》一文折射出的不仅是当前大陆公共卫生医疗防治系统薄弱、公众健康权保障严重缺失的问题,还有专制制度之下官员视人命如草芥、新闻言论环境恶劣、部分医院的高层领导道德败坏等等一系列问题。对于过世的同事和被拒绝治疗的感染者,艾芬深感内疚,她向记者表示:“早知道有今天,我管他批评不批评,老子到处说,是不是?”。的确,缺失言论监督权意味着健康生存权也无法得到保障。如果有更多的人坚持说真话、突破言论审查,相信能大量避免类似此次疫情中生死离别、家破人亡的悲剧。

202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