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评论员:王之患
2023年10月27日早晨,中国官方媒体央视新闻发布消息称,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上海休息期间,于10月26日突发心脏病,经全力抢救无效,于10月27日零点10分逝世,享年68岁。该消息一经发布,便迅速传播,很多人都感觉难以置信,纷纷对其表示惋惜。
李克强作为前位居第二的中共高层领导,享受正国级待遇,其医疗保障非普通官员和凡夫俗子所能同日而语。当他猝死的消息传出,大多数人都感到震惊,因为李克强刚卸任不久,年纪并不算大。所以,对其死因,相当多的人都在质疑。
李克强作为前国务院总理,虽然看似位高权重,其实和此前的历任总理不同的是,就连名正言顺的经济大权,也被习近平架空,所以,他被外界称之为中共建政以来“最弱势的总理”。李克强在位期间,从政绩上讲,可谓乏善可陈,但是,跟其他政治人物相比,他的庶民作风却给人一种亲民的印象,所以,对于他的英年早逝,很多人表示同情。
李克强逝世的相关信息在各个平台上迅速疯传,很多在平时被当局视为另类的民主、异议、维权人士,也纷纷转发相关消息,以及回顾其生前经历的文章,有的转发时还配以合十或者蜡烛等表情,以示哀悼。还有很多人通过微博、微信群以及新闻跟帖的方式,向李克强告别,祝愿他一路走好,但是,这些言论表达却遭遇严厉审查。很多人反映说,跟帖发不出去,不知道具体原因,甚至有人因为说了质疑其死因或指桑骂槐的话,账号被封禁。
不过,在位于合肥的李克强出生地,以及安徽滁州定远县的李克强祖屋,还有李克强在河南担任省长时规划建设的郑州标志性建筑千禧广场等地,均出现了大规模的民众自发悼念活动,其中,合肥和郑州两地的人数均不下十万。人们手捧鲜花,向李克强的遗像鞠躬致敬。李克强的遗体于10月27日下午从上海空运抵达北京,一些人得知这一信息过后,在车上鸣笛示哀。
上述场景,中共前高层领导人李鹏和江泽民逝世后没有出现。很多人对李克强的自发悼念,除了因为他的亲民形象之外,还因为他的英年早逝,以及在位时饱受习近平掣肘。正因为如此,当局便如临大敌,担忧李克强的逝世,会如同此前的周恩来、胡耀邦逝世一样,引发大规模的民众抗议,尤其担心引发类似于八九民运那样的政治事件。
当局迅速展开的维稳行动,屏蔽借机对习近平含沙射影的消息,防止民众串联和大规模聚集。各大媒体平台对相关信息进行严格审核,如今,搜索关键词“李克强”,只能看到官方认证的内容。当局还向各个高校下发内部通知,要求师生在10月28日至11月3日期间不得举行公开的悼念活动。许多大学生在微博或者微信上表示,学校通知即日起所有社团活动因故取消,而且消息不准在群组传播。有学生说,这不像过往领导逝世后的“禁娱”,更像是防止聚集。虽然通知很隐秘,但一些学校的通知文件仍旧流出,被四处传播。北京大学电影协会微信公众号10月27日宣布,根据学校团委通知,10月28日起至11月3日,社团的所有放映及其他活动因故取消,不过这项通知目前已被删除而无法再见。
各地预定在这段期间内举办的商演等公开活动,甚至连大妈每天要跳的广场舞以及儿童活动,都有网友反映即日起至11月3日被取消。
虽然官方对李克强的死因描述极为简单,可这些天,不管是在社交软件上还是在生活中私聊,不论是公职人员还是平民百姓,都对李克强之死感觉异常。因为以当前高官享受的医疗待遇,不至于要让其身体处于危险境地,除非是年岁太高而回天无力。只可惜,在国内的所有平台上,都禁止对其死因公开质疑,顶多是委婉表达,一旦被网管看出,也会将其删除。
李克强之死,令习近平当局如临大敌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他与习近平的巨大反差,不管是在对民众的态度上还是政策思维上。视频显示,在上述几个公开悼念他的地方,相当多民众在花束留言上,将其生前所说的“长江黄河不会倒流”、“人在干、天在看、苍天有眼”等录于其上。以表达对他的哀悼,同时,也表达对习近平主导下倒行逆施政治走向的抗议。
李克强逝世,对其真实死因,民众拥有知情权,对其过程,当局应该给民众一个令人信服的交代。官方对相关言论进行控制,禁止民众悼念与质疑,均违反了宪法赋予的新闻言论自由权及和平集会权。
2023年10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