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我在大学学习期间,曾以独立竞选人身份参加过人大代表竞选活动,并且经过预选取得正式候选人资格,最终在全校多数选民的支持下胜选,当过一届市人大代表和人大提案审查委员会委员。据我所知,当年全国多数大专院校都发生过人大代表竞选活动,所以产生了轰动一时的社会效应,给当时的社会政治生活带来了一股清新的民主空气,同时也给反对政治民主化的中共保守势力造成了很大冲击。
两年后(1982年12月),中共党内的保守势力开始反攻倒算。在他们的操控下,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上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简称《选举法》)进行了第一次修改时,把1979年《选举法》中“任何选民或者代表,有三人以上附议,也可以推荐代表候选人”,“各党派、团体和选民,都可以用各种形式宣传代表候选人”等有利于竞选的条文悉数去除,对介绍候选人的方式作出了极大限制,将人大代表候选人推介重新集中到各级党组织手中。此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竞选人大代表成为一般人不敢涉足的政治禁区。期间只有极少的人坚持独立参选人大代表,例如从1987年开始先后五次公开竞选人大代表,并曾于1998年当选为湖北省潜江市人大代表的姚立法先生。还有四川省泸州市的曾建余先生,他于1992年12月在泸州市市中区人大代表选举中,以非提名候选人的身份在其所在的选区内散发竞选传单、到处发表演讲而成功当选为人大代表。
到2002、2003年一些地方人大代表选举,情况开始有所改观。上海、天津、北京、重庆、广东、湖南、湖北等地都出现了多名独立参选的人士。这些自荐参选者大都进行了积极的竞选活动(其中仅湖北潜江就有41名自荐候选人竞选市人大代表),如张贴海报、散发材料、造访选民、四处演说、设立个人网页乃至成立个人选举事务办公室,开展种种强力的竞选攻势,令多年循规蹈矩的选举出现了新的气象。北京共有23名选民以自荐方式寻求候选人提名,其中高校学子10人,中产阶级业主6人,大学教师和律师等专业人士7人。北京邮电学院讲师许志永、北京工商大学讲师葛锦标、回龙观社区业主聂海亮分别当选为海淀区和昌平区新一届人大代表。深圳市也有10余人采取自荐方式竞选人大代表,最终有3人当选。在山城重庆进行的人大代表换届选举中,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张宗浩先生并未被所在选区确定为正式候选人,但他却主动参与竞选,其参选口号是 “选一个能为你说话的人!选一个想为你说话的人!选一个敢为你说话的人!选一个知道怎样为你说话的人!”为了向选民“推销”自己,他还到选民中发表演讲,阐释自己的见解、主张和当选承诺。经过两轮角逐,张宗浩以2982票对1671票的优势,击败了由党组织提名的校领导,当选为九龙坡区人大代表。
本人一贯主张积极推进民主实践,而竞选区县市(包括乡镇)人大代表就是一种很有意义的传播民主、学习民主、实践民主的好形式。因此,我愿意将自己的点滴经验和心得提供给准备参选的朋友们,希望能对同仁有所助益。
一、了解与研究基层人大代表选举的相关法律与选举流程
多次参加人大代表竞选的姚立法先生在《我的竞选历程》一文中写道,致力于参选人大代表者,“要熟悉法律,特别是《宪法》和《选举法》、《代表法》等有关法律。要对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有清晰、坚定的认识。这样,就更能把握大是大非,不会轻易地屈从于流俗见解和‘权威’压力!”
比如《宪法》第三十四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第九十七条规定“省、直辖市、设区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由下一级的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选举法》第二十六条中规定“选民或者代表,十人以上联名,也可以推荐代表候选人。”第二十七条中规定“由选民直接选举的代表候选人名额,应多于应选代表名额三分之一至一倍”;第三十条中规定“推荐候选人的政党、人民团体和选民、代表可以在选民小组或者代表小组会议上介绍所推荐的代表候选人的情况。”
从选举流程上看,应注意把握选民联名提名代表候选人、选举委员会汇总公布初步代表候选人名单、正式代表候选人的酝酿与确定等几个环节,防止暗箱操控与营私舞弊。否则的话,很容易在其中某一个环节被企图操控选举的势力作掉。
在选举程序上,则要加强社会监督,力保公开、公正、差额选举、秘密投票等原则得以实现。
二、拟定一份竞选提纲或竞选纲领
对于有志于参选人大代表的人士来讲,需要经过理性思考与认真准备拟定出一份竞选提纲或竞选纲领。内容包括你的政治见解、参选主张、当选承诺(如果当选人大代表准备为选民与社区提供哪些服务、开展哪些工作)等。文字力求精炼,内容要实实在在,重点要突出,条理要分明,要讲求逻辑性。
三、组建一支精干的助选团队
要想赢得竞选的胜利,仅靠竞选者一人的努力通常是不够的,即使象台湾“小马哥”那样具有超强人气指数的竞选者也同样需要有一支助选团队的支持。这种组织成本是必需的。因此,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考虑组建临时性的“选举事务办公室”;如果限于经费或其它因素掣肘,则可以考虑组建一个“参选事务小组”。选择热心公共事务、勇于承担责任且有一定工作能力的助手,具体负责实施宣传公关、活动组织、信息反馈乃至于经费管理,做到各司其职,互相协作,活而不乱。可能的话,再请一到几位社会经验丰富而有智慧的顾问作为“外脑”,帮忙出主意,解决难题。在整个选举过程中,竞选团队要经常碰头或开会,研究选举动态,决定因应对策。团队内部一定要团结,要互相激励,加油鼓劲。
四、对所在选区与选民状况进行细致的分析
人大代表的选举是以选区为单元的。城区选区一般是以一个社区居委会或小区业委会或者几个社区居委会、业委会联合划为一个选区;有的工作单位(如大学、大型企业)或系统(如大机关、部队)可以单独划分为一个选区,也可以联合划为一个选区;有的单位可以同附近社区居委会联合划分为一个选区;较大的单位则可以划分为几个选区。农村选区一般是以一个村委会单独或者几个村委会联合划分为一个选区。不同选区由于选民构成不同,选区情况与选民需求也会有明显不同。因此,对所在选区与选民状况进行调查研究与细致分析,是非常必要的,这有些类似于营销学的“市场细分”。你要想赢得选举,就必须弄清选区的特点,摸清选民的需求,以便因地制宜,因人制宜,有针对性地开展竞选工作,这乃是兵家致胜之前提。
五、制定可行的竞选策略
在对所在选区与选民状况进行细致的分析之后,竞选人与竞选团队应制定出针对性很强且具有可行性的竞选策略。博弈论中有不少经典案例可供参考(潘天群的《博弈生存》与白波的《博弈——关于策略的63个有趣话题》都有借鉴价值),“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竞选策略的着眼点应该放在尽可能地让更多的选民知道竞选人是谁,他都做过哪些社会公益方面的事情,取得过哪些业绩,并突出营造竞选人的亲和力,力求给选民造成较为鲜明的印象,并进而赢得多数选民的好感与信任,以争取每一张选票。
六、募集必要的竞选经费
竞选人与竞选团队因为要开展一系列工作与活动,或多或少要支出一定经费,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现实的解决办法无非是两个:要么由竞选人自掏腰包,要么在朋友中或社会上进行募集。如果是前一个,就没什么好说的了,只有按照“节约型社会”的要求,一切从简,以免竞选人的负担过于沉重。如果采用后一个,即对外募集竞选经费,就需要投入一定人力,设计与开展募捐活动。同时要设立专人负责财务管理,详细登记每一笔收支,以便接受外部监督和随时可能的检查。选举活动结束后,应向捐助人报告经费使用情况,如果有结余应做妥善处理。避免因财务管理不善授人以柄,招致不必要的麻烦和使竞选人(如当选就是人大代表)的信誉度降低。
七、了解与掌握其他候选人人选的情况,制定因应对策
因为从提名候选人的产生到正式候选人的确定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加之人大代表实行差额选举,所以在同一个选区,通常会有若干名候选人人选。党组织和政府部门提出的候选人人选一般都是官员或“鲜蘑”(“先进模范”),其中大多形象正统,思想保守,年龄偏大,与选民直接联系较少;近年虽有所改善,增加了一些专业人士,但总体上进步不大。当然,每个选区的具体情况不同,需要从实际出发,针对其他候选人人选的特点,制定因应对策,扬长避短,进退有度。
八、组织开展容易被选民接受的竞选活动
竞选人与竞选团队应根据《宪法》和《选举法》的相关规定和“法无禁止即合法”的原则积极开展竞选活动。比如制作与发放选举宣传品、设立选举网页、召开与选民见面会、对话会、走访选民与征求选民意见、为所在选区做公益事项、张贴宣传海报或小字报、发表专题演讲、举办符合年轻选民情趣的参与式活动或文娱活动(寓选于乐)等等。开展活动并非越多越好,而是要契合选民的心理需求与真实意愿。
九、对可能出现的困难、问题乃至危机要有充分的精神准备与因应对策
竞选人大代表在今日中国还没有成为人们的心理习惯,相关法规也很不健全,一些地方的党政机关对之仍抱持排斥态度,可以想见到的困难与麻烦事不少,而难以预见的突发事变也见怪不怪。竞选人与竞选团队对这些要有充分的精神准备和必要的危机预案。遇到困难应设法排除,遇到突发事变也不要惊慌失措,要集思广益,找到解决办法。对具体负责选举事务的基层官员和工作人员应本着与人为善的精神给予尊重和体谅,尽可能与之沟通、协商,化解矛盾,避免对抗,促成妥协,争取双赢的结果。
最后,我对每一位有志于投身人大代表竞选的人士表达敬意!陈奎德博士在《中国政治转型的诱因》一文中讲得好:中国大陆的政治转型之路还很长,“如何经由年复一年的顽强韧性的博弈竞争,积累资源,积累民间的筹码与力量,积累种种客观条件和诱因,并使之聚合在某一短暂时间段上,增加掌权者威权统治的成本,空出妥协的‘双赢’空间——简言之,创造出那个‘时间’:当局判断‘镇压成本高于妥协成本’那一临界点。那一‘时间’,虽然很可能起于一桩偶然事件,但放眼其背景,万紫千红的‘诱导性色素’,已经充斥整个画面,一幅制度变迁的中国式‘诺曼底登陆’的波澜壮阔的全景,已经呼之欲出了。届时,我们才会知道,过去我们添加的每一笔颜料,都不是历史上的无用功。”
2006年3月
推荐:姚立法:《我的竞选历程》,“世界与中国”网,2003年3月16日。
陈斯喜、李伯均主编《县乡人大代表选举流程》,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3年12月出版。
中国选举与治理网“人大代表选举”:http://www.chinaelections.org/newslist.asp?classid=24选举改革与基层民主研究网:http://www.world-china.org
首发《民主中国》 www.chinamz.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