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17日星期四

2011北京“独立参选”综述之三:官方的选举操作手法

(维权网信息员德明报道)从北京的选举情况和结果来看,对于“独立参选”,官方是有精心应对的,并不仅仅是压制独立参选人,如果只是这样,不仅赤裸裸地暴露了这种“选举”的本质,也会使人们失去幻想。既要把作为异质分子的独立参选人排除出去,又要使这种“选举”看起来“民主”,官方为应对独立参选所采取的选举操作手法是颇具匠心的。

1、把内定的代表候选人“包装”成是选民联名推荐的。据官方公布“市选办”的选举统计结果,在这次北京基层人大选举中,“当选的4349名新一届区县人大代表中,政党团体推荐当选的714人,占16.42%;选民10人以上联名推荐当选的3629人,占83.44% ,而“以另选他人方式当选的代表在本届有2名,此次则有6人以这种方式当选” 。但是,早有独立参选人在参选过程中发现,有单位在组织选民为某些其实是官方提名的候选人进行联名推荐。有独立观察者指出,“北京市为了把好‘入口关’,初步候选人还须附带推荐登记表,如果是社会单位推荐的,由单位签名盖章,如果由选民联名推荐,则由社区党委、民警联合审核把关。从这些程序可知,网络红人基本没戏。”显然,这种煞费苦心的做法,目的是在于掩饰内定候选人的官方背景。对于官方宣布的以“另选他人”方式当选的六个代表,有人在网上质疑,“这六人到底是谁?”可以确定的是,公开以独立身份宣布参选的人,无一人当选。

2、有网民揭露,“我单位所在选区在选举前就确定了‘当选者’和‘陪选者’,并且做好了各个方面的工作,以确保‘意中人’当选。”官方对选举的操作手法是,不仅内定了代表,而且把“差额”也安排好了,过程是这样的:“我单位所在选区有3个区县代表名额,初步候选人公布为8名,全部是共产党员,全部是各个单位领导。正式候选人公布为4名,其中3人是所在单位党委书记,1人是党委副书记。详细简历没有公布,也没有照片。” “单位分成两拨分别于上午、下午去参加选举投票,据说要求投前三名,第4名本来就是明显的陪衬。”

那些真正以独立身份参选的人,对官方来说是异类,是不会让他们当选的,就要对他们进行压制。但仍然要“讲政治”,各种选举操作手法就是为了“讲政治”,就是为了装潢所谓“选举”的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