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11日星期二

维权评论:刘晓波逝世六周年祭


特约评论员:慕容若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六年前的713日,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刘晓波博士因罹患肝癌、在狱中得不到医治、并被拒绝取保就医,不幸死于囚禁,终年62岁。刘晓波“被”病逝,举世同悲。然而在中国大陆,则呈现出官民的严重差异,一边是民间的自发真诚悼念,一边却是官方竭力掩盖真相、继续对他抹黑。   

时光荏苒,六年时间弹指一挥。但是,在良知者心中,刘晓波依然活着。每年他的忌日,总会变成祭日,世界各地很多人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进行祭奠,缅怀他生前那些虽千万人吾往矣的义举、回顾他曾书写万卷所表达的理念,人们对刘晓波的记忆将历久弥坚。 

在六周年之前,中共改革派官员阎明复去世之后,评论人士吴称谋为刘晓波撰写挽联一副,联曰:“以言获罪,诺委颁奖,椅空惊诧全世界;因奖遭嫉,囚笼致癌,身逝悲哭地球人。”很多人私下里表示,将在纪念日当晚,将图像换成一根点亮的蜡烛,或者在朋友圈当中发布悼念图片,内容虽然不便提及刘晓波,但懂的人都心知肚明。

刘晓波的名字曾经在八九民运的时候就非常响亮。他是文坛黑马和天安门绝食四君子之一。然而,在“六四”大屠杀之后,他便和很多人一道,被官方打入另册,永久封杀。他在国内唯一出版的一本书,还是化名与王硕合著。 

倘若没有互联网,刘晓波的作品或许只能成为名副其实的“抽屉文学”。在互联网上,刘晓波钟爱的是匕首投枪般的评论,尤其是关于政治的。在他200812月最后一次失去自由之前发表的作品至今仍遍布海外的网络媒体,文风犀利,令越过防火墙的人读后感觉酣畅淋漓、如沐春风。 

人之病,最可怕之处不只是在于身体,也在于思维,鲁迅当年弃医从文,正是希望治疗国人的思想病,而刘晓波勤奋写作、通过互联网发文,同样起到了启蒙的作用,正是因为受他的文章的影响,很多人走上了追求民主、自由、法治之路。 

中国大陆维权运动2000年以后风起云涌,与刘晓波的推动不无关系。重读他的著述,很多都是关于维权的,如东洲惨案、太石村事件、孙志刚案等。并且他还领衔了一些签名活动,联署公民共同推动当局改革。在《零八宪章》发布前夜,刘晓波在家中被警方带走、抄家。显然,当局一直在监控他的一举一动,剥夺他的人身自由,凸显了当局对《零八宪章》以良知的声音唤醒民众的惧怕。 

刘晓波最终被以“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一年。这不是他的第一次牢狱生涯,但是,对于患有乙型肝炎的他,却无异于判处了无期徒刑甚至死刑。果不其然,服刑服到快九年时,在这位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第一位中国公民即将出狱之际,外间获知他的病情恶化。然而,当局一再断绝他出狱、出国获得良好治疗机会的生路,不择手段阻碍这位闻名世界的良心人士活着出来。刘晓波带着对这个民族、对人类世界的牵挂与世长辞。 

刘晓波活着时,令当局咬牙切齿,当他离开后,依然令当局胆战心惊。在中国国内互联网上,“刘晓波”今天依然是敏感词,其搜索结果被严格过滤。关于他的百科词条依然将他污蔑为:“西方演变中国的马前卒”。 

刘晓波逝世后,被当局强行火化、强行将骨灰撒入大海。化骨扬灰可以不留坟头,以免留下人们一块追思之地。当局未料想到的是,每年到了晓波的异日,那四海滚滚的波涛,在全球任何可以看到晶莹的浪花的地方,人们都可以处处祭奠他。 

今年64日,《刘晓波在福尔摩沙》纪录片在台北首映。在其逝世六周年纪念日当天,该片还将在纽约放映。纪录片回顾他生前的业绩,如该片监制、前台北市文化局长谢小韫表示,刘晓波生前为民主自由发声,他的事迹和思想主张,值得后人了解思索,他的勇气和胆识值得世人敬仰。

这几年,刘晓波的著述、传记已经以多种文字在全球发行。今年713日,世界各城市会有各种悼念活动---追思会、诗歌朗诵、论坛等。在严禁聚会的大陆,带着家人去海边,或在家点亮一盏灯或一根蜡烛:我们将践行刘晓波的理念,让所有人不再遭遇以言治罪,让所有人享受到民主、自由、和做人的尊严。

2023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