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中国,被精神病已经成为一种屡见不鲜的社会现象,对于被官方视为另类的人士,如老上访户、异议人士,一旦官方感觉无法用法律对其加以制裁的时候,就可能以将其认定为有精神病为由,强行送入精神病院进行关押“治疗”,达到使其屈服的目的。民政部和国家卫健委虽然联合出台了《精神卫生福利机构管理办法》,实际上,还是在继续为公安机关强行关押反抗者开绿灯。
少数民族地区,原本拥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和文化,但是,在被中共统治的过程当中,不断遭到压制,虽然表面上看,政策对少数民族有更多的优待,实际上,相当数量的少数民族民众对中共和其统治的这个国家缺乏认同感。当局在西藏地区中小学推动新一轮“爱国主义”教育,显然是以此为背景,因为缺什么才会强调什么。
因为相关部门监管不力,食品安全问题在中国非常严重。因为问题食品太多,导致相当多的人患病,尤其是癌症呈现出低龄化的态势。问题食品,实际上成为了慢性毒药,日积月累,迟早会让其危害性在食客的身上爆发。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虽然高度重视这一问题,但是,在干部享受特供,不能与民同食的情况下,食品安全问题将永远得不到解决。
本期目录
一、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出台《精神卫生福利机构管理办法》
二、国务院出台《古树名木保护条例》
三、西藏在中小学推动新一轮“爱国主义”教育
四、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
五、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的意见》
六、国台办官网开设“台独”打手、帮凶迫害台湾同胞恶劣行径举报专栏
七、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将永久基本农田改造为高标准农田实施方案
---------------------------------------------------------------------------------------
一、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出台《精神卫生福利机构管理办法》
3月1日,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出台了《精神卫生福利机构管理办法》,自当日起施行。官方自称该办法进一步规范精神卫生福利机构服务,办法对精神卫生福利机构的服务对象范围进行了细化,主要有三类:一是法定收治对象。收治照料特困人员中的精神障碍患者是精神卫生福利机构应当履行的法定职责。二是优先收治对象。在法定收治对象应收尽收的前提下,优先收治流浪乞讨、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救助对象中的精神障碍患者等。三是可以收治对象。有条件的机构可以收治其他社会患者。精神卫生福利机构主要提供生活照料、康复、医疗等服务。(详情请见:
https://www.mca.gov.cn/gdnps/pc/gzk/content.jsp?id=1662004999980003327&mtype=1)
评析:最近这些年,中国的精神病患者与日俱增,在各地的精神卫生中心里面,几乎都是人满为患。对于低收入人员,也就是官方认定的“低保户”,以及找不到家属的流浪乞讨人员,基本实现了全免费医疗。这一点相对于以往来说,是一种进步,受到社会的广泛欢迎。
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出台的《精神卫生福利机构管理办法》当中,服务对象,也就是收治对象当中,前两类均无可厚非,但是,对于第三类,则可以无限扩容,诸如多年前的武汉徐武以及最近的南昌李宜雪这样原本精神正常的人,只因与权力对抗,结果在未经本人以及家人许可的情况下,被强行送入精神病院。
患有精神疾患的人,由于不一定能认识到自己有病在身,不愿意接受收治可以理解,在这种情况下,其家属的态度则是最终能否让其收治的关键,家属会进行掂量,如果也认为其情况比较严重,在外可能轻生或对他人构成威胁,也可以配合相关工作人员将其强行送院。
然而,在中国,原本精神正常的抗争者,被强行送入精神病院的却比比皆是,譬如说访民。在很多年前,北大教授孙东东曾口出老上访户“99%以上精神有问题”的惊人表述,令外界倍感震惊,那之后,访民被强行收治的案例数不胜数。
上述管理办法,虽然冠冕堂皇地自称“进一步规范精神卫生福利机构服务”,但是,根据以往的社会经验看,其规定的第三种收治对象,可以成为一个大口袋,将官方认为死不悔改的访民、维权人人士、异议人士等等敢于反抗者,在不经家属同意的情况下,就可以将其强行送入精神病院,名为为其治病,实为进一步侵犯其人权。
二、国务院出台《古树名木保护条例》
1月27日,国务院出台了《古树名木保护条例》,官方媒体称,这是中国首次以行政法规的形式明确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应遵守的行为规范,填补了古树名木保护领域国家层面的法规空白。《条例》科学界定和划分古树名木的保护等级,明确古树名木普查、认定、公布程序,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古树名木主管部门根据调查结果认定古树名木,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依法公布。《条例》严格限制采伐和移植。规定除抢险救灾等特殊紧急情形外,禁止采伐古树名木。(详情请见:https://www.forestry.gov.cn/c/www/szxx/607579.jhtml)
评析:对于古树名木进行保护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之一,但是,一刀切地进行保护,却可能侵犯个人的权利。因为并非所有的古树名木都属于公共财产,相当数量的古树名木生在在私人院落和领地,作为其主人,有权进行处置,如果官方要插手保护工作,前提是得到其许可。
《古树名木保护条例》应该将私有的古树名木和公共的古树名木区别开来,采取不同的态度加以对待,否则的话,一旦私有的古树名木被其主人砍伐,可能还会被认定为违法,从而遭受牢狱之灾,这在文明世界看来,是极为荒唐的事情。
当然,如果政府部门能够将一部分私人拥有的古树名木进行产权转移,再依照该条例进行保护则无可厚非,总之,要进行人性化操作,在保护的同时,对相关人员的权益做到维护与尊重,而不是粗暴地将一切古树名木都认定为政府资产。
三、西藏在中小学推动新一轮“爱国主义”教育
3月11日,《西藏日报》等官方媒体报道称,西藏中小学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进一步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并反复强调国家认同感。要求中小学校要定期开展相关主题活动,如举办“民族团结一家亲”文艺汇演、民族知识竞赛、绘画、民族团结主题演讲比赛等。官方认为这些活动能深化爱我中华“播种”行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其增进对各民族文化的了解与认同,引导各族学生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详情请见:
http://www.tibet.cn/cn/edu/202503/t20250311_7760738.html)
评析: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原本拥有自己独特的语言以及文化,但是,长期以来,中共当局却在这些地方强行推广汉语,对于少数民族的语言和文化进行打压。鼓励汉藏文化融合本无可厚非,但是,让一种文化彻底取代另一种文化,则显得粗暴,与现代文明格格不入。
现如今,对少数民族,当局不仅仅是文化打压,还要进行政治洗脑,让其和汉民族一样,对当今领袖忠心耿耿、山呼万岁。譬如说西藏,要不断弱化达赖喇嘛的精神领袖地位,与此同时还有对其妖魔化,不仅不让藏民崇拜他,还要唾骂他,为其扣上试图“分裂国家”的大帽子。
据自由亚洲电台藏语组援引西藏境内消息人士及官媒报道,随着藏族学生春季返校开学,他们正在接受有关中国士兵如何“英勇”的电影宣传教育,并参与歌颂共产党如何伟大等讲故事比赛。两名来自藏区的消息人士还表示,西藏各地的学生和教师被要求摒弃“迷信”思维,以消除藏传佛教的影响。可见,当局为了同化藏民,在教化中小学生时,已经无所不用其极。
中共当局应该对少数民族的文化有基本的尊重,还应该充分尊重藏民的各项权利。只有这样,才能增强藏民的国家认同感,才能与汉人和睦相处。
四、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
3月16日,中国官方新华社在头版醒目位置刊登有关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的消息。该方案提出8个方面30项措施,涵盖增收促消费、服务消费提质、大宗消费升级等,旨在唱响“光明论”,刺激内需、提振经济。(详情请见: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26744775277779620)
评析:强调什么就是因为缺什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正说明当前中国的消费萎靡。当时,与此同时,各大银行的工作人员透露,最近这几年,存款却在逐年上涨,现在不缺存款,只缺贷款。
今年的“两会”,在此将经济增长目标确定为5%,事实上,各地方政府,尤其是地级市和县这一级,均处于负债状态,很多地方的公职人员的工资发放都成问题,只能向银行借贷。每年的经济数据,看似不错,实际上都是虚报,实际的经济增长率可能很低甚至是负数。确定经济增长目标,并不等促进经济按照目标增长,相反,只会促使地方政府继续造假。
在经济四面楚歌、投资者哀鸿遍野的情况下,两办的文件,并不能提振消费者的信心,而只会进一步保持审慎状态。一些地方,为了将消费数据做上去,除了虚报之外,还可能对单位职工,甚至是普通民众强行或者变相摊派,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一些单位还可能利用公款开展活动。
五、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的意见》
3月19日,据新华社报道称,为进一步理清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建立健全协同监管机制,强化全链条监管合力,坚决守牢食品安全底线,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的意见》。(详情请见:
http://www.news.cn/politics/zywj/20250319/137e3cc1af924496b034f81e87cc6121/c.html)
评析: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一直都非常严重,相关事故频发,虽然早已出台《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但是,相关部门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却是蜻蜓点水,只要吃不死人,他们就无动于衷。譬如说转基因的食用油,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必须明示,可是,在中低档的餐饮场所,这类食用油却大行其道。
另外,相当一部分餐饮场所卫生均不达标,而且各种带添加剂的调料被大量使用,只要不出现事故,监管部门就视若无睹。短期而言,食客的身体可能还不至于出问题,一旦长期食用,患病是大概率的事情。
两办联合出台《关于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的意见》也正好说明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严重性,否则没有必要专门为此发文。法律法规以及意见等文件再多,不如在具体执行上加大力度,与此同时,也应该让更多的有公信力的非官方人士以及媒体参与到监管当中,对于不严格遵守食品安全类法规的餐饮场所以及食品生产企业,必须进行严厉处置,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保障食品安全。
六、国台办官网开设“台独”打手、帮凶迫害台湾同胞恶劣行径举报专栏
3月26日,“‘台独’打手、帮凶迫害台湾同胞恶劣行径举报专栏”在国务院台办政府网站上线。专栏以游动浮窗形式设置在国务院台办网站首页,点击即可进入正式页面,其中公布举报邮箱,声称民进党当局近期频繁打压迫害政治异己和岛内支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的政党、团体、人士,某些“台独”组织、“台独”分子、公职人员、侧翼网红充当打手、帮凶,为虎作伥,助纣为虐。该平台旨在为受打压迫害者,或了解相关线索的人士提供求助平台。(详情请见:http://www.gwytb.gov.cn/zccs/zccs_61195/cjtdwgfz/dyphtbxjjb/202503/t20250324_12691717.htm)
评析:最近这些年,中共的国台办等相关部门一直在高调反对“台独”,并鼓励社会各界人士对“台独”分子进行举报,不管这些人是在大陆还是在台湾。此举对在大陆经营的台商以及跨越两岸三地的台湾艺人产生了巨大的震慑力,他们为了避免遭到打击,不得不深度隐藏自己的政治立场,甚至表达对两岸统一的期望。
众所周知,大陆和台湾两地的政治制度和法律体系均各自为政,国台办开设上述举报专栏,从某种意义上讲有些令人觉得荒唐可笑,因为即便其所言的“台独”打手、帮凶迫害台湾同胞恶劣行径真实存在,大陆的司法机关也无法跨过台湾海峡对被认定者进行惩处。
从台湾岛上的反应看,很多人不以为然,也不以为惧,歌手陈柏源认为,如果被大陆当局认定为上述身份,则表示自己“护台有功”,网红牙医史书华则表示,“有共不辱、愧对父母,共匪认证、光宗耀祖”。可见,相当一部分人对此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当然,因为有不少台湾人士在大陆活动被认为属于间谍行为,从而被司法机关治罪,因此,台湾岛民也不能完全对上述举措掉以轻心。国台办负责人当天晚间表示,截至当天下午5点,收到323封举报邮件。显然,只要是上了这些被举报的名单之上者,如果哪一天踏上大陆的土地,就不排除被抓捕的可能。
七、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将永久基本农田改造为高标准农田实施方案
3月30日,新华社报道称,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实施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官方强调粮食安全是战略问题,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建设高标准农田是一个重要抓手,此举是为推动逐步把具备条件的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详情请见:
http://www.news.cn/politics/zywj/20250330/cf1e74e201c241d580c7e315e5cea13d/c.html)
评析:事实上,在很多地方,建设高标准农田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提高农田质量本无可厚非,但是,这一举措的大范围实施,却给人一种新时代大跃进之感。在广袤的中国农村,的确拥有巨量的农田,但是,因为农民种田利润极为微薄,倘若遭灾,则入不敷出。所以,大批农民进程务工,而大片的农田荒芜。
无恒产者无恒心,因为一直以来的土地所有权归属集体所有,农民自己并不能自主买卖,所以,农田建设方面的确存在问题。现如今,进行全国范围内的农田提档升级,可以说完全没有考虑到当前存在的农民缺乏种粮积极性这一问题。一味地为了迎合这一方案,在农田改造上高歌猛进,最后的结局可能是白忙一场,并不能提高粮食产量。
另外,高标准农田建设往往涉及土地流转、整合和集中连片改造,这一过程可能导致部分农民失去对土地的直接控制权。例如,广东惠州等地的案例显示,土地流转费用不合理上涨导致农民实际收益被压缩,甚至出现“种粮亏本”现象。若补偿机制不透明或执行不到位,农民可能被迫接受低价流转,其财产权和生存权将面临威胁。此外,部分地区通过“先流转后建设”模式推进项目,虽强调“尊重农民意愿”,但在实践中可能存在隐性强制,如以“不参与流转则无法享受基础设施升级”为由施压,变相剥夺农民的自主选择权。
高标准农田建设还可能带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例如,辽宁凌源市因农用残膜处理不当导致土壤污染,直接影响农作物质量和农民健康;江西宜春市检察机关处理的高标准农田质量问题,暴露出部分项目存在化肥滥用和生态破坏风险。此外,为追求规模化效益,部分地区可能过度开发水资源,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或河流断流,威胁周边居民的饮水安全。这些环境问题不仅损害农民的健康权,还可能引发群体事件,影响社会稳定。